一、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是指先天发育畸形或各种获得性病变,如风湿性、退行性、感染等引起心脏瓣膜或周围组织发生解剖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造成单个或多个瓣膜急性或慢性狭窄和关闭不全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显着变化,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心悸、乏力、倦怠、心前区不适、咯血。正常心脏有四个瓣膜,它们的作用是使通过的血液不能逆流,那么它们在哪里长什么样呢?
二、常见病因有哪些?
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是由先天发育异常及其他病变如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感染和创伤等造成。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人群、吸烟及高血压者,暂无明确诱发因素。
三、都有哪些分类?
心脏瓣膜病的结构改变大致分为狭窄和关闭不全。狭窄:指瓣膜张开的幅度不够,造成进入下一个心腔的血液减少,包括二尖瓣狭窄、三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指瓣膜关的不严,造成部分血液返流,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四、常见症状是什么?
心脏瓣膜病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发生血栓栓塞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疲乏和倦怠,活动耐力明显减低,稍作运动便出现呼吸困难。
五、什么时候该就医?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心脏瓣膜病临早期症状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患者出现活动后心慌、气短、疲乏和倦怠,活动耐力明显减低等症状,高度怀疑心脏瓣膜病时,应及时就医。已经确诊心脏瓣膜病的患者,若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平卧休息、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就医。
六、治疗手段有哪些?
心脏瓣膜病病程较长,需要通过长期持续性治疗改善,针对轻症患者,可进行限制钠水摄入、预防感染等一般治疗改善,主要治疗手段:
(1)内科治疗:预防风湿活动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2)外科治疗:瓣膜修补术和人工瓣膜置换术。
(3)瓣膜成形术或瓣膜修复术
瓣膜修复程序是保留患者自己的瓣膜,该瓣膜仅在功能上进行校正,以便尽可能多地返回正常功能。相反,瓣膜成形过程应该是优选的,但是对于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方案,一些患者的瓣膜结构被严重损坏,无法成行只可以进行更换了。
(4)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瓣膜置换手术是对整个瓣膜的移除和人工瓣膜的更换,适用于严重瓣叶及瓣下结构钙化、畸形,瓣膜复合病变,不适合进行瓣膜修复患者。
七、这病预后怎么样?
心脏瓣膜病可经积极治疗,达到治愈的效果,需要根据是否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决定生存周期,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定期遵医嘱复诊。
八、怎样做有助于预防?
饮食方面,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中老年人则需针对性地选择限制糖或脂肪的饮食。在各种病因的心脏瓣膜病中,风湿性心脏病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预防和及时治疗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以预防风湿热的发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锻炼心肺功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