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刺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前沿快报山一大一附院心内科成功植入 [复制链接]

1#
医院订阅哦!

前沿快报

近日,山一大一附院(医院)心内科高梅/侯应龙教授团队任满意副主任医师等人成功为一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合并主动脉瓣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心跳缓慢老年患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俗称“胶囊”起搏器)。

患者,孟大娘,71岁,因“发作性胸闷、憋气20余年,病情加重伴心悸、头晕半月”入住山东医院心内科。动态心电图显示:持续性心房颤动并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最慢35次/分。既往年和年因“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以及“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糖尿病病史1余年,脑梗塞病史20余年。

接诊医生张勇副主任医师综合患者情况,提出选择植入“胶囊”无导线起搏器的治疗建议。患者入院后,经完善各项检查,随后心内科主任高梅组织术前讨论,全面分析评价了孟大娘的病情:由于患者因心跳过慢反复发生心悸头晕,具有起搏器植入的强适应证;患者三个瓣均行机械瓣或生物置换术,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常规切口经静脉植入起搏器易致囊袋出血及感染;患者体型瘦弱如果植入传统的皮下起搏器,有局部破溃感染的潜在风险;持续性房颤,适合植入VVI单腔起搏器,且起搏比例不高,故适合植入“胶囊”起搏器,既能保证安全和疗效,也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能避免跨瓣导线对生物三尖瓣长期磨损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术前详细讨论了三尖瓣生物瓣瓣口面积可能对跨瓣操作造成的影响,制订了各种手术预案。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患者“胶囊”起搏手术适应证明确,无禁忌证。

5月12日在侯应龙教授的指导下,由主刀医师任满意带领张勇、张玉娇等电生理医师,将“胶囊”起搏器通过生物瓣的三尖瓣瓣口,精准地定位于室间隔中前间隔面,造影确定后快速释放,测定各参数良好,并放大X线影像进行牵拉试验,确认起搏器的四个爪中有三个已刺入间隔心肌中(有两个爪刺入心肌即符合要求),一次性操作成功,随后剪断栓绳,并撤出大鞘管,缝合伤口压迫止血后,患者安返病房。复查心电图进一步证实了起搏位点位于中前间隔。

▲无导线起搏器成功植入后的X线影像(从左至右:前后位、右前斜30度和左前斜45度)

据任满意介绍,“胶囊”起搏器实际上就是无导线起搏器,是近年来起搏领域方兴未艾的新技术。本次手术使用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体积只有1.0ml,长25.9mm,重1.75g,其真实形状和体积酷似一个药物胶囊,预估平均寿命可达12.8年,由右侧股静脉经皮穿刺植入,操作耗时短约20—30分钟,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伤口小愈合快,术后三天即可出院。该例患者前后植入过程耗时约40分钟,无并发症,平卧时间仅6小时,术后康复快。

来源

山一大一附院(医院)

编辑

王瑗瑗

责任编辑王瑗瑗王宇

执行主编

郝金刚

主任

聂庆喜

审核

王汝斌

投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